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15地支rt下面谈谈一天之内的纪时法。rt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作旦早朝晨,日入时叫作夕暮昏晚,rt所以古书上常常见到朝夕并举,旦暮并举,晨昏并举,昏旦并举,等等,太阳正中时叫做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做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rt了解到这一点,对于古书上所说的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这一类记录时间的话就了解得更加具体了。
rt日入以后是黄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孔雀东南飞说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可以看成为古代这两个时段之间的的确切描绘人定以后就是夜半了。rt诗经说: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鸡鸣和昧旦是夜半以后先后相继的两个时段。昧旦又叫昧爽,这是天将亮的时间。此外古书上又常常提到平旦、平明,这是天亮的时间。r古人对于一昼夜有等分的时辰概念之后,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
1、晚间11点至凌晨1点间是什么时辰时辰相等于现在的时间配上的动物及原因子(晚上11时正至凌晨1时正)鼠鼠在这时间最跃。丑(凌晨1时正至凌晨3时正)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寅(凌晨3时正至早上5时正)虎老虎在此时最猛。卯(早上5时正至早上7时正)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辰(早上7时正至上午9时正)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巳(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马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2、半夜一点是什么时辰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
3、晚上12点到1点是什么时辰晚上12点到1点是子时。晚上12点到1点是子时,又名子夜、中夜,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晚24点以前为前一日,晚24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间最活跃。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