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从节气的名字能看出来,正常情况下这个时候是春雨绵绵、植物生长的最佳时期,这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这个节气,离夏季就不远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注重饮食的国家,我们的节气同样可以跟吃挂上钩,谷雨有吃春的习俗,鲜嫩的香椿是这个时节赐予人们的一道美食。

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1、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2、雨水:2月1820日,

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3、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4、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

2月3日为春分,即进入春季;5月5日为夏至,即进入夏季;8月7日为秋分,即进入秋季;11月7日为冬至,既进入冬季。所以春季为24月,夏季为57月,秋季为810月,冬季为111月。春夏秋冬又称为“四季”,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春天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

1.中国24节气产生时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2.我们说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古代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3.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4.二十四节气的历史由来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